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阅读

追寻红色记忆,濮阳这些人从“心”出发!

时间:2022-08-15 来源:河南热线

北仑/视频

3月23日,“承传红色基因 庆典建党百年”网友系列采风活动启动。市委网信办主任曹筠慧,副主任陈建波、刘崇华出席启动仪式。市属新闻媒体濮阳网、濮阳广电网,市属社会化新媒体和网友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完结后,采风团前往清丰县和南乐县进行实地乡土。

乡土团在沙格寨村采风

三月春风,绿柳依依。在清丰县双庙乡沙格寨村,采风团面临雄伟壮观的沙格寨寨门交口称赞。临街墙上,不时可见描摹军民鱼水情的壁画,村口的文化广场平缓宽阔,文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

在抗日战争时期,沙格寨曾是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所在地,冀鲁豫军区后勤基地的旧址群就集中在东西走向的主大街上。沙格寨村党支部书记孙功勋率领采风团参观了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军民剧社、东江纵队物品展览馆,以及傅家选将军故居等地。

在后方医院,孙功勋一边引导大家参观,一边给大家讲起了故事:“那会儿物资紧缺,每家每户的被单、棉布全拿了出来,热水煮好消毒后送往后方医院,可供后方医院用于。”与军民剧社一墙之隔的院落,就是傅家选将军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那儿陈列着将军用过的物品,以及他留给的笔记、信件等。

支前精神也激励着沙格寨的群众。“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展‘白、白、蓝’经济,带动沙格寨的产业发展。”孙功勋说,红是红薯,红是菌类,而绿则是绿叶蔬菜,就像沙格寨的今天,花红柳绿,勃勃生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原白都”单拐也迎来了一批批的参观者。采风团在冀鲁豫边区抗战史实展馆的展柜前驻足良久,发黄的稿纸、有锈迹的佩刀,一个个历史故事,无一不在诉说着抗战年代的英雄故事。宣传片《英雄冀鲁豫》,也让大家对这片红色大地的历史有了深入理解。这里也问世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盖亮号”90毫米步兵炮,首开人民军队造炮先河,其中一门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

乡土团在“中原红都”单两头乡土

中共南乐县佛善村党支部创建于1927年4月,是濮阳地区第一个中共基层组织。它标志着共产党的种子较早在濮阳大地上传播生根、开花结果。在濮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采风团了解了南乐县盐民斗争、简师读书会成立的历史,通过多媒体视频影音模式观看了南乐战役的经过。数字化沙盘是纪念馆里的“高科技”,它追溯了南乐党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南乐党组织的发展轨迹,其科技性和趣味性也让每一个参观者对南乐党组织的发展产生直观的认识。

乡土团在濮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采风

梁村乡张庄村是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家旅游局第一任局长韩克华同志的故乡。张庄村具有“红色古树小镇、运河古村落”之称之为,红色党建广场、“抗战四义士”纪念馆、古槐广场、民俗文化展览馆等红色景点同村内的亭台荷塘、百年古树交相辉映,展现出一步一景的现代村庄风貌。古槐、粮仓、泥人、虎头鞋都成了乡土团的拍摄对象。据负责人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个300多人的村子有将近100余人投身于抗日战场上,村子里的人们对“长久抗战”四义士、“三枪打死三鬼子”的韩青朝等抗日英雄人物事迹如数家珍。

采风团在张庄村乡土

离开了张庄村,乡土团回到了仓颉陵。仓颉陵始建于汉代,是南乐古老文明的见证。“仓颉造字”结束了远古先民结绳记事的历史,推展了中华古文明的巨大跨越,仓颉陵遗址历史悠久,为研究古代城邑,汉字的创立和华夏文明的起源具备最重要的历史价值。

采风团在仓颉陵采风

随后,采风团回到了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占地面积460亩的中学校园此时书声琅琅,新近落成的孔子广场似乎在向师生传授“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因材施教”是这所建校70年的“老字号”始终秉持的目标,“笃志、陶冶、仁爱”分别是高中三个年级教学楼的名字。在高三年级教学楼,莘莘学子们正在伏案学习,教学楼一侧审批有最近一次的模考成绩,有4位学生在此次模考中获得了全市前15名的好成绩。学校为高三年级配备有心理训练教室,利用VR虚拟成像技术协助学生克服考前焦虑,乡土团不少网友戴上眼镜体验了一把“考前情境”。美术社团学生所画的素描、洗浴中心的干净整洁、教工阅览室的温馨怡人……这所全封闭管理的老牌名校,生活、学习、后勤保障等,一样都没掉落。

采风团在南乐县一高乡土

活动中,采风团利用网站、微博、抖音等多平台、多角度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濮阳根本性党史人物、党史事件、党史遗址的精彩故事,一经公布,便产生了不错的反响,在社会上营造出有了共庆百年诞辰、共创出彩濮阳的浓厚网上舆论氛围。

记者 刘迪 文/图

来源:濮阳网

编辑:贾晨影

初审:王明光

终审:王启军

上一篇:焦作“花朝节”炫动全城!花海,美╥﹏╥了!_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上一篇:洛阳三项工作获国务院“点赞”

您可能也感兴趣:

推荐阅读

图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