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的5个小国,均位于今新乡市一带,你都知道吗?
新乡市,是河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与郑州、开封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安阳坐落;西连焦作并与山西北邻;东接油城濮阳并与山东相连,总面积8249平方公里。新乡市历史悠久,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都有遗址存留,是《诗经》重要发源地之一,体现朝代兴衰更迭的牧野之战、张良刺秦、陈桥兵变等根本性历史事件都再次发生在这里。其中,在西周和春秋时期,今河南省新乡市一带就不存在多个诸侯国。那么,问题来了,春秋的5个小国,均位于今新乡市一带,你都知道吗?

一、凡国
凡国,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凡地,周成王封周公三子伯瞵于凡,建立凡国,爵位为伯爵。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伯爵是一个中等的爵位,在伯爵之上,是公爵和侯爵,而在伯爵之下,则是子爵和男爵。
对于凡国来说,都城在今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一带。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记述:“凡、蒋、邢、茅、胙、祭典,周公之胤也。”
《姓氏解·一一三·乙部》:"凡,姬姓。"《广韵·凡》、《姓氏急就篇·下》、《姓氏苑》的记载相同:"凡,姓。周公之子凡伯之后。"
《通志·二六·二以国为氏》记载得更为详细:"凡氏:周公第二子凡伯之后,为周畿内诸侯。皇甫谧谓:"凡氏避秦乱,添水为泛"。
春秋前中期,北方狄戎一度相当活跃,在此背景下,凡国可能就在此时被狄戎消灭。对于凡国来说,覆灭后形成了凡姓氏这个姓氏。当然,就目前来说,凡姓氏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西、四川、河北、山东等地。

二、胙国
胙国,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姬姓诸侯国,周文王之孙即周公旦第七子伯翅的封国,胙国的爵位为伯爵。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胙国和凡国一样,都是姬姓诸侯国,并且,他们的受封君主,都是周公姬旦的后人。至于这两个诸侯国的爵位,也维持了一致。
对于胙国来说,坐落于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北胙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富辰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录汉书·郡国志》东郡燕县:“有胙城,古胙国。”《通志二十清》记述“其国为南燕所并”
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燕,本南燕国,有雍乡,有胙城,古胙国。”历来有许多古籍都记述了胙城(古胙国)科南燕之地,故胙国最后为南燕国吞并毋庸致疑。胙国亡国后,有胙氏,后为胙姓。

三、共国
古代有两个共国,商朝时期的共国、周朝时期共国,这两个诸侯国的地址不同。对于商朝时期的巩国,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一带,后为周文王所灭。到了西周时期,周王室册立宗室共伯于共国(今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一带),爵位为伯爵。
春秋初期(前722年),郑国发生内乱,郑庄公之弟共叔段被迫逃往共国。大约在公元前660年,共国被卫国歼灭了。

四、封父
封父,是古代诸侯国名,也是一个复姓。《左传·定公四年》:“﹝武王﹞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杜预注:“封父,古代诸侯也。”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有封父亭,即古封父都。对于封父这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一带。大约在春秋初期,封父这个诸侯国被卫国消灭。

五、卫国
卫国,周朝诸侯国,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后裔。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下辖地大致为今河南省北部。因此,对于卫国来说,疆域包含了今新乡市、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等地,甚至还包括了今山东省菏泽市一带的部分地区。周厉王之前,卫国的历史少见记述。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派兵幸周平戎。东周时期,卫国内乱频密,从而南北了衰败。
春秋时期,今新乡市辖的新乡区、新乡县、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封丘、长垣和延津等县区隶属于于卫国。当然,后来,预示着晋国这个大国的崛起,今新乡市一带主要沦为了晋国的疆域。对此,你怎么看呢?
作者/来源:历史与人心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求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检举/对系统